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

[好書]跟任何人1秒變熟的本事

 


實體書連結

因為我一直不太擅長跟別人聊天,常常在社交場合感到尷尬、不知道該說什麼,所以我找來這本書,希望能學會「怎麼跟人自然地聊天」。

這本書讓我很喜歡的一點是:它沒有灌輸那種誇張又花俏的說話技巧,而是把重點放在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相處方式與禮貌。

像是──只要一個簡單的問候,和別人寒暄幾句,其實就能讓人留下不錯的印象。

以前的我,總是很擔心:「如果我主動開口,講的話題太無聊怎麼辦?對方覺得無趣怎麼辦?」但後來我發現,剛認識的同事主動來跟我聊天時,他們講的其實也是一些很普通的小事,我卻從不覺得煩或無聊。

反而是因為他們的提問夠簡單、夠日常,我能立刻回應,反而比較能放鬆地接上話。如果是一開始就問很深奧的問題,我反而會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而卡住,然後話題就中斷了。

所以我學到的第一個重點是:「簡單的聊天話題就夠了,重點是先開始互動。」不要太糾結要說什麼,只要開口、自然地聊一點日常,關係就有機會慢慢變熟。


除了擔心講話無趣,我另一個煩惱是:「如果我主動開口,對方卻不理我怎麼辦?會不會覺得我很煩?」

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──

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

[好書]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

 


電子書連結

你是不是也常常發現:今年的目標又默默變成了明年的目標?一年復一年,總是在寫下相同的待辦事項。

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實現目標?問題可能出在一開始就沒搞清楚:「這真的是你想達成的目標嗎?」

例如,你設定「每天跑步」作為目標,但跑步的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?是為了健康,還是為了好看的身材?若是為了健康,那也許飲食改善、或是提早一站下車多走點路,反而更容易融入生活,也不會額外佔用時間。

真正有效的目標,應該融入你的日常生活,而不是硬塞進已滿的時間表。

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

[學習]好萊塢藝術總監角色設計實戰|從故事創造深植人心的角色

課程連結:https://sat.cool/course/114

✔️角色的造型夠簡單?有特別突出讓人容易注意的部位?

✔️是否能用剪影區分角色的不同?

✔️設計前先追求誇張>在反過來修成偏正常一點,

因為先誇張再正常很簡單,但要從正常想成誇張很難

✔️蒐集參考資料才能更精準地呈現角色

一些有年代的東西可以參考舊照片比較準,太新的可能是AI合成

✔️圓形、方形、尖角型可代表不同角色的性格


最後一堂的作業↓

媽媽的尖角>代表攻擊性

爸爸直線的組合>堅毅的個性

女兒圓角>溫和、可愛、沒有殺傷力

兒子>比較沒有突出的地方




老師批改回饋↓


媽媽手、頭髮跟雙節棍改成不一樣的流向會比較好

身體可以再更纖細一點,突出頭髮

爸爸握斧頭的手要再調整

兒子沒有特別顯眼的部位,頭髮可以再誇張一點,讓頭髮突出

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

[好書]精準提問:找到問題解方,培養創意思維、發揮專業影響力的16個提問心法

 



要學習某個領域,最快的方法就是請教該領域已有卓越表現的人。但除了「會提問」之外,能提出好問題更為重要。

假設你想學習日語,參加了一場關於「如何學習日語」的講座,你會怎麼向講者提問?

  1. 該怎麼學好日語?

  2. 我目前只會五十音,想請問在聽、說、讀、寫方面,該如何提升到能考取日檢 N3 的程度?

相比之下,第一個問題顯得太過籠統。學好日語的方法很多,不外乎就是多聽、多說、多讀、多寫。
因為你的問題包羅萬象,籠統地問,只可能得到籠統的回答。

第二個問題則具體得多,明確指出了自己的程度與想要達成的目標。這能讓被問者更精準地提供建議,例如推薦合適的教材、學習順序或實際的學習策略。這樣的回應也更有助於你朝目標前進。

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問題是否太過籠統,可以試著反過來思考,站在被問者的角度想:
「如果我被問到這個問題,會覺得好回答嗎?還是會因為問題太廣而不知從何答起?」

或者直接用ChatGPT實戰,練習精準提問也是個不錯的方法!

舉我最近的例子:

想起之前用一個樂器彈奏卡農的夢想,便拿出在家衣櫥躺了很久的烏克麗麗,

很蠢地先問ChatGPT「初學者要怎麼學好烏克麗麗?」這個籠統的問題,

後來又想到這樣真的就能彈我想要彈的卡農嗎?

我倒不如直接問他

「我要學會彈卡農,請幫我安排初學者用烏克麗麗學會彈卡農的課表」😂

書中也提到一個非常實用的觀念:「用 How 取代 Why」。
當你在做一件重要的事卻搞砸了,與其問「為什麼會搞砸?」不如問:「下一次要怎麼做才不會再搞砸?」
與其陷入反省,不如聚焦在改進,讓下一次表現得更好。

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

[好書]復盤寫作術


電子書連結

我認為「覆盤」最有價值的地方,在於它能幫助我從過去的經驗中提取出有效的資訊,不管是學習新知識,還是整理那些未來會重複使用的資源──像是旅行規劃、讀書心得、或是工作上的流程經驗,覆盤都能發揮關鍵作用。


為什麼會想覆盤?

我開始覆盤,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經常在同樣的地方犯錯。以旅行來說,每次出門總要重新整理一次行李清單、重新查景點的營業時間或交通方式,有時候也會忘了住宿地點的便利性,例如距離便利商店或地鐵站是否方便,導致行程變得不順利。

這些細節明明上次就踩過雷,但若沒有好好記錄與整理,下一次依然會重蹈覆轍。



如何正確地覆盤?

(X)今天畫漫畫不專心,下次要改進。>沒有提出具體的改進方式
(O)今天畫漫畫不專心,下次可以先設定鬧鐘,設定10分鐘內畫出1格線稿。



覆盤的好處

當我開始有意識地覆盤後,才發現它帶來了以下幾個好處:

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

[好書]愈忙愈要會表達

電子書連結

我曾經在工作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:
明明只是想請同事幫忙一件事,卻怎麼解釋對方都聽不懂,或者得講好幾分鐘對方才搞懂我遇到的問題。
這樣的溝通不僅費時,還嚴重影響效率。

直到我讀到這本關於表達力的書,才真正意識到:「不是我講得不夠多,而是我講得不夠清楚。」


1️⃣ 為什麼會想增進自己的表達能力?

因為我發現自己在溝通上有這些困擾:

  • 請教別人時對方聽不懂

  • 問題說得太長、太雜,讓人搞混重點

  • 明明只是想要解決一件事,卻花了雙倍的時間在解釋上

這些狀況常常發生,導致我工作進度延誤,效率下降,讓我決定開始學習更有邏輯、更有條理的表達方式


2️⃣ 如何增進自己的表達能力?

這本書提出了一些實用的方法,我覺得非常有幫助: